14 奪回立法權需要雷霆救兵

看著陳鑑林在高鐡撥款一事上粗暴剪報,而一眾建制派議員舉手通過,港人196 億的公帑就如此倒進高鐡的黑洞。面對如此的一個立法會,不少人都問還可做甚麼?有些人說,只有選一些更激進的議員入議會,把議會內的抗爭行動進一步升級。但即使有些議員可以「葉問上身一個打十個」,最終也阻不了建制派以人數使用制度暴力去壓制所有議會內的抗爭。那是否就只餘下街頭抗爭呢?議會抗爭是否真的無路可走?

要抵抗制度暴力,一是把制度推翻,但如果一時未能把它推翻,就只有進入制度把它顛覆。「雷動計劃」就是一項顛覆議會的行動,以奪取立法會一半議席為目標,使制度再不能由建制派主導,令立法會不能再妄顧港人利益,通過一些不符港人利益的法案或撥款。親中報章說這是奪權。對!這就是奪權!港人要把半個立法權奪回來!合法地及和平地奪權!

即使能取得立法會一半議席,因《基本法》對議員的提案權有很大限制,反建制力量仍未能完全控制立法權,但至少可否決所有政府不符港人利益的法案及撥款申請,這就是半個立法權。有了半個立法權,就不用拉布,可快快把政府的提案及申請否決掉。也不用佔主席台,因大會及各委員會的主席也未必是由保皇黨來當。

香港的司法權是獨立的,行政權已在建制派手上,有了半個立法權,起碼可令不平衡的憲制變得不再是一面倒。但這也會使現制變得不穩定,因北京政府再難透過保皇黨操控立法會,促使北京政府面對現實接受制度改革,令行政及立法關係回到正軌,也讓港人的意願有機會透過民主改革能真正彰顯出來。

要奪回半個立法權,九月的立法會選舉至為關鍵。但至現在為止,反建制的政治力量,仍陷於現有比例代表制的困境中不能跳出來,未能協調參選名單,導致「碎片化」現象出現。雖然建制派內的黨派也可能出現衝突矛盾,令建制派也有「碎片化」的趨向,但由於建制派有北京政府發出最後的「集結號」,因此「碎片化」對反建制力量的損害必比建制派更大。

若反建制的政團未能透過合作去打破困局,公民還可自己做功夫以自救。在九月的選舉,在各個選區反建制力量都會有非常多的參選名單。在參選名單多了,選票卻少了的情況下,不少反建制力量的參選名單必會陷入苦戰。這些參選名單大體可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安全名單」,即使在「碎片化」下,還是有足夠實力取得議席。第二類是「無希望名單」,即使能得到一定支持,但離當選所需的選票數目還是太遠。第三類是「邊緣名單」,是在當選與落選之間,而能否當選可能只取決於幾千至一萬票而己。

參考過去的選舉,反建制力量在各區其實都有起碼一萬張「浪費票」,就是選民投了票但候選人最終未能當選的選票。只要在各區能集合到一些「浪費票」,加上呼籲一些在上次選舉沒有投票的登記選民、首投族、及專程回港投票的海外港人,若是支持「雷動計劃」的目標,加入並組成各區的「雷霆救兵」,要在各區聚集約一萬名選民聯合進行策略性投票並非異想天開。以這方式招聚「雷霆救兵」,也可盡量不影響各反建制政團原先的票源,並能盡量尊重選民投票的意願,讓大家可把票投給最希望支持的候選人。

「雷霆救兵」要成功把更多反建制的參選名單送入立法會,最重要是掌握準確選情。透過各大傳媒在選舉日前所做的民調,經整合後,應可大體掌握得到哪一些名單是「安全名單」及「無希望名單」,故焦點應集中在「邊緣名單」上。即使參選名單多了,但從過去經驗,在一些議席少的選區,真的屬「邊緣名單」的,其實可能只是一至兩張。在議席較多的選區,也不會超過兩張。只要我們能利用資訊科技開發出一套能更準確掌握選舉日當天選情走勢的系統,並建立一套讓各區的「雷霆救兵」能在短時間共同決策的系統,在投票日的最後幾小時,決定是否要救任何名單、要救哪一張或兩張名單、及如何救要救的名單,公民用自己的方法去解決自己的問題,還是有可能的。

(刊於蘋果日報2016年03月15日)

results matching ""

    No results match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