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智慧型配票去發揮選票槓桿效應
「雷動計劃」要成功達到目標,就是「直選23、立會達半」,第一步就要在地區直選五個選區,協調出適量數目的參選名單。人們對這計劃最大疑問,就是為何那些擁有現有議席的泛民政黨會願意與其他有意參選的人及團體協調出選的名單。參考台灣最近立法院的經驗,在太陽花學運後新興的政治組織如時代力量,是因民進黨願意讓路,才能在選戰中贏出。那是因立法院的部份議席是單議席單票制,就像香港的區議會選舉,泛民政黨不讓路,新來的人就無機出選。因此,無論怎樣協調,結果也不可能減少參選名單以集中選票和減少浪費票,故這計劃第一步就行不通了。
但香港立法會地區直選與台灣是不同,是採用最大餘額法的比例代表制。有人認為比例代表制是更難協調,因要把建制派的支持者贏過來的機會是不大,故大家都只能在相近的票源爭取支持,我多拿一票就必是你少一票。但這只是給比例代表制表面的現像欺騙了,實是在香港的比例代表制下,協調新、舊政治力量反應是較容易。
在香港畸型的政治狀況下,各區少有當選名單是按得票比例而得議席,而大都是以最大餘額來取得議席。基於此,新的政治力量要參選,並不用舊的政治力量讓路,而是透過合作,利用選票較建制派多近15% 及充份運用最大餘額法的空間,使選票能發揮出槓桿效應,取得比選票比例更高的議席比例。那就可令餅變大,讓新、舊政治力量不用相爭而是共同得利。反是若大家拒絕協調令參選名單過多,攤薄了選票,就會導致大家都成為輸家。
以2012 立法會新界東選區的結果為例,非建制派雖只取得57.6% 選票,但最後卻能取得九席中的六席,即66.6% 議席,那就是選票在香港畸型的比例代表制之下的槓桿效應。不過,那次選舉只是誤打誤撞,亦因建制派本身也出了很多張參選名單才僥倖成功。若要有計劃地發揮選票的槓桿效應,第一步就是要協週出適量的參選名單,再透過全港性的選舉工程進行智慧型配票,來把選票平均分配到各參選名單。
今次選舉的政治情況,亦可能令大家願意協調的機會增加。泛民政黨正處於新舊交替的時候,不少現任議員都不再參選,希望能由黨內的新人替上,但選票能否穩妥地由舊人轉到新人手上,其實存在風險。新的政治力量也有相同問題,雖然在「雨傘運動」之後選民求變之心似乎變得強了,但能否在泛民政黨手上搶過選票及議席,也同樣是沒有絕對信心。因此,與其大家相爭,不如做好協調,互相倚傍,攤分風險。若能做成聲勢,以能帶來實質改變的希望,去促使過去那些認為投票無用的人,也願意登記為選民,走出來投出抗命的一票,就有更大把握從建制派手上把議席搶過來。
至於如何令選票平均分配到各參選名單,那反只是技術問題。要克服技術問題就只需有創意的技術就可以。要令選民配合整項行動,首先要讓選民充份明白今次選舉的政治意義,並不是一場正常的民主制度下的一般選舉,而是民主轉型過程中具極大策略意義的選戰。如非建制派能取得立法會一半議席,特區立法權再不能牢牢地由北京政府所信任的人掌控,而特首無論是否梁振英,施政也同樣是舉步為艱,除非北京政府願與非建制派達成全面民主普選的協議。這會促使北京政府必須認真面對真普選的訴求。
所以他們在今次選舉所投的一票,不在於表示他們支持哪人成為立法會議員,而是在於向建制派說「不」。再且,即使他按配票的安排要把票投給一個他不喜歡的人,但因這計劃已把他支持的人與不喜歡人放在同一條船上,只要他能按指示投票,票雖是投給了另一人,但實質的效果是一樣,也能把自己真正支持的人送入立法會去。只要他們明白,今次所投下的一票,不單是延續「雨傘運動」抗命精神的一票,更加是可以改變香港未來的一票,選民按指示投票的機會有可能大增。
至於如何配票,相信集思廣益下,必能想到一個簡單及有效的方法,讓選民清楚知道在眾多參選名單中要投給那一張。建制派用過的方法是按地區把票配給不同的名單,或是臨場指示支持者把票投給那一張名單。其實非建制派的支持者,過去也懂得分散地在自己的群體中配票(如一家人把票投給不同的名單),現在只是變為由中央統籌如何把票在各區平均地分配到各參選名單去。
我現在想到的方法是可以設計一個手機程式,選民在進入票站前,只要啟動預先下載的程式,輸入自己的選區後再按鍵,程式就會隨機地在該選區非建制派的幾張名單中顯示出一張他要投的名單。因選民基數很大,故結果應可以把選票平均分配到各名單去。至於那些不懂用手機程式的選民,我們可以在選舉日當天或之前,在各區設立街站,選民去到街站,就有義工用手機協助選民知道他應投的是那張名單。其實選民也可事前叫懂得使用手機程式的家人協助他知道應投票給那張名單。這未必是最好或唯一的方法,也必有人能想得到更好的智慧型配票方法,故我相信這技術問題是可以克服的。
只要大家願意同心做到協調參選名單及智慧型配票這兩步,要達成「直選23」這目標,並不是遙不可及。
(刊於蘋果日報2016年02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