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港獨意識的文化基礎

借鑑其他地方的獨立運動,獨立意識會產生,必因這群體有一些文化基礎已形成了。能令獨立意識產生的文化基礎,是一層層地建立起來的。引用至香港,就可看到港獨意識是如何由這些文化基礎產生出來,並慢慢地成長。無論是支持或反對港獨的人,明白了港獨意識的文化基礎,才能做一些事,或是防止、或是促使港獨意識進一步發展。

第一層文化基礎是這群體必須先產生了本身的身分認同。通常來說,一個人類群體都會屬於一個更大的群體。有可能會產生獨立意識的群體,大都是屬於一個更大的國家群體。這群體先要有一個它本身的身分認同,是有別於國家的身分認同,才有可能產生獨立的意識。不然,根本就不會有任何訴求希望獨立。

這有別於國家的身分認同,通常都是源自種族、語言或宗教。即是說這群體因與同國家內的其他人在種族、語言或宗教上是不同的,而產生了本身的身分認同,是有別於同國家內的其他人及國家整體的身分認同。

港人的身分認同,並不是源自種族、語言或宗教,而是與中國大陸內其他群體,因著歷史發展,有著不同的社會、經濟及法律制度,過著不同的生活方式,擁抱著不同的價值。這港人的身分認同是由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才開始形成。在主權移交後,中共本希望運用其軟實力,使這港人意識起碼會淡化起來,人心回歸,變成更看重中國人的身分認同。但結果是經過了二十一年,尤其是經歷過反廿三條、反高鐡、反國教、佔中、雨傘、本土運動及旺角事件,港人身分認同的勢頭不減反增,尤其在年青一代,不少港人現只看重他們的港人身分。

種族、語言或宗教都是生而就有或在很年幼時就形成,是不容易甚至不可能改變,其他人也是不可能或不容易加入的。但港人身分認同的源頭,相對上是較容易轉變,其他人也較容易加入。這使港人與其他群體的差異,在將來有可能減少甚至減弱至大體沒有很大差別,因而是較不穩定的。

在未來,若香港這群體與中國大陸其他群體在制度、生活方式及價值出現更大的分歧,港人意識有可能更加強化。但若香港更緊密地融入中國大陸的制度、生活方式及價值,或中國大陸其他群體採納香港的制度、生活方式及價值,二者的差距大幅縮減,港人意識就有可能減弱。

很多群體都會有多重身分認同,是可以共存的。獨立意識會產生,一個群體有了本身的身分認同之外,還要這已形成了的身分認同與國家的身分認同出現分歧,甚至相互之間出現嚴重的衝突。如掌權者運用國家權力,壓制群體的身分認同以提升國家的身分認同,使這群體感受到其身分認同有被同化甚至被消滅的危機,那就是第二層會促使獨立意識產生的文化基礎。但若國家能用制度或政策去包容個別群體的身分認同,即使有一定程度的張力,兩種身分認同還是大體能共存的話,那麼獨立意識最終也不會出現的。

對不少港人,他們雖有強烈的港人意識,但卻不代表他們會抗拒中國人的意識。只是到了雨傘之後,在中共大力打壓港人的民主訴求後,才使港人意識與中國人意識出現嚴重的碰撞。在真普選無望後,港人意識受到極大壓制,才產生了第二層的文化基礎讓港獨意識能有機會出現。「一國兩制」原先就是希望港人意識與中國人意識可共存,若按基本法實行真普選,港獨意識是完全沒有機會出現的,但現在「一國兩制」已變形走樣,使港獨意識的出現又近了一步。

當國家機器要壓制群體的身分認同,會有兩個可能性。一是這群體在被壓制後,因強弱懸殊,群體意識在不知不覺間被消失了,那自然不會產生獨立意識。但若這群體在被壓制後,反刺激起強烈的反抗意識,擴散至一個程度,很多成員積極或消極地參與抵抗國家意識和守護群體本的身分認同,獨立意識才會正式產生。

香港現在正處這第三層文化基礎的形成階段,有些港人因受強烈打壓,選擇放棄抵抗並完全融入中國人意識,也有些港人起而抗爭,力守港人意識。港獨意識肯定已在香港的某些人中產生了,但擴散會多快多廣,還要看大形勢的發展,尤其是中共在中國大陸內的統治情況。

results matching ""

    No results match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