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 以策略投票破不民主制度

「雷動計劃」推動的策略投票在今次選舉產生的作用,引起不少疑問。回應前,可先看「雷動聲吶」最後建議的名單有多少勝出。「雷動聲吶」建議了23人,共19人當選,整體成功率是82%,在九西、港島、超區是100%,新東是80%,九東及新西是66.6%。當然不能說他們當選是因為「雷動」,但對「雷動」有那麼多疑問,正反映非建制派支持者的策略投票是產生了作用。

在今年一月,我第一次提出「雷動計劃」,起先是希望政黨能協調參選,經數月努力但終不成功。之後我再提出策略投票去達成「雷動計劃」的目標。整個計劃的目標、依據、步驟,在一系列的報紙文章中,我都作了詳細解說。到了選舉前的幾個月,「雷動計劃」已是一個由公民自發組織起來的策略投票運動。

「雷動」不是一個由上而下的配票系統,而是公民組合起來按數據分析而自行決定如何分配選票的系統。策略投票並不要求參與的選民投票給任何一名非建制候選人,而是他們在考慮各候選人勝算後,自行決定哪些是他們可接受的候選人,再去進行分票。

「雷動」是以大樣本的電話隨機民調為本,配以「雷動聲吶」自己收集的數據作微調,推算建制派的得票比和選票分布、非建制派最後可能勝出的議席數目、及各非建制名單的勝算。在每個選區,選票並不足以救所有非建制名單,故必須有取捨。

「雷動聲吶」是一個開放系統,任何支持非建制的選民也可參與。在「雷動聲吶」的問卷中,問了參與的選民他們在選區內有哪些候選人是他們願意支持的。的而且確,參與「雷動聲吶」的選民,絕大多數是不願意接受某幾個候選人,結果即使他們在民調是排名較高,也不在「雷動聲吶」建議之列,因即使「雷動聲吶」建議了,「雷動聲吶」內的策略選民也不會依從。由於要救的名單多於能救的數目,在九月三日晚上各選區的群組,只能在商討後投票決定救哪幾張名單。這完全是「雷動聲吶」的參與者自行決定,沒受任何其他人干預。

「雷動」只是用了不足四個月去籌組一場策略投票運動,以加拿大的經驗,也要兩屆以上才能達到目標,更何況香港的選舉制度及政治情況,遠複雜於其他有策略投票的民主國家。能達到上述結果,已是在此階段的最好結果。但的而且確,「雷動」是出了一些問題。

一、實在沒有想過策略投票運動在香港選民間會產生那麼大影響,令一些差不多一定會贏的名單變成只是險勝。我們低估了香港選民會那麼積極回應策略投票,因從過去研究,都看到只有15%-20%的選民會考慮策略投票。以後如要再推行策略投票運動,要先更準確掌握香港選民的策略投票的意向及比例。

二、選舉日當天的滙報系統對掌握當天投票趨勢,再部署最後階段的分票是非常重要。但現有系統存在很大改善空間。在選舉日最後兩小時,向雷霆救兵發布訊息的系統,因受到網絡攻擊而出現延誤,也可能導致策略投票在最後階段未能到位。「雷動聲吶」是由一群資訊科技專家、統計學專家、數據分析專家、網絡推廣專家自發組成,完全是無私付出,不單沒有收取任何費用反自掏腰包去支持系統。能在極短時間推出此系統,表明香港公民社會的強大力量。「雷動聲吶」必會吸取今次經驗,進一步優化系統。

三、在最後幾天,選情出現急速變化,是民調未能掌握得到,令策略投票的最後部署未能完全見效。這可能是所有策略投票運動必須面對的風險。原先我們希望港大民研能在選舉前最後五天進行調查,而樣本是達到每區一千,但最後因實行有難度而只能以最後十多天的數據去整合出最後的報告。如將來能投入更多資源建立起更準確的民意掌握系統,那會把這風險減少但卻永不能完全消除。

策略投票會出現,是因為選舉制度有讓策略投票出現的需要及空間。若是改革了選舉制度,那就不是那麼需要策略投票了。在完美的民主選舉制度下,我們是不需要策略投票的,但香港仍處民主轉型的階段,要向民主邁進,受著各種壓制,前路又是重重障礙,但我相信檢討了「雷動」今次的經驗後,是可以把策略投票磨得更銳利,操作更順熟,策略投票會是突破香港不民主選舉制度的倚天劍。

(刊於信報2016年09月10日)

results matching ""

    No results matchi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