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 給策略選民的建議

臨近選舉,不少非建制派選民開始認真考慮如何好好地用他們手中的選票。他們實在不想見到非建制派票多席少這樣的事情發生,但又不知可以怎樣做。雖然這結局越來越真實,但仍不是沒可能扭轉局面的。

只要今年選舉的投票率能打破2004年55%的記錄,甚至達到六成,及有更多非建制派參與策略投票,那仍是有機會的。按民調顯示,會投票給非建制派名單的選民,平均有四分一是會考慮候選人勝算而決定最終投票給哪一候選人的,這些就是策略選民。最理想是非建制派名單的策略選民能達三分一。

那些準備投票給一些穩勝或完全沒有機會勝出的候選人的策略選民,若都能轉而投給邊緣的名單,只要總體人數夠多及能平均地分到給多張邊緣名單,那就有可能力攔狂瀾。為了幫助策略選民做更好的決定,以下是給他們的一些建議。

首先,他們需要一些參考線。「安全線」:計算了建制派在某選區的總得票比例、建制派有力取得議席的名單數目、建制派選票在各名單分布比例,就能得出建制派最後一張有機會取得議席的名單的支持度。這支持度就是「安全線」,如非建制派的名單能取得此以上的支持度,勝算會較高。

「贏硬線」:考慮到非建制派名單平均有四分一支持者是會考慮勝算投票的,若這些策略選民轉投給其他非建制派名單,名單必須超過了此支持度,才不會由贏變輸。「贏硬線」是「安全線」加上數個百份比。

「入圍線」:計算了民調可能有的誤差,及有可能從其他非建制派名單支持者轉至支持的比例,若不能超過此支持度,這名單就沒有機會取勝。「入圍線」大概是「安全線」的一半。

有了這幾條參考線,我們就可得出兩個選情區。「選情穩定區」是介乎「安全線」與「贏硬線」之間,「選情告急區」是介乎「入圍線」與「安全線」。

若一張非建制候選名單,從民調顯示連「選情告急區」也未能進入,選民就應該放棄他了。若一張名單的支持度已超過了「選情穩定區」,因這候選人的勝算已是高唱入雲,策略選民可以都轉到「選情告急區」內的名單。

若一張名單是在「選情穩定區」,策略選民仍需投票給在此區域內的名單,以確保候選名單能當選。若名單是在「選情告急區」內,他們就需要策略選民同心合力地按比例分配選票給他們。

到了選舉日前一天,「雷動聲吶」會整合由港大民研大抽樣樣本的最後數據及其他的選舉資料以進一步降低誤差,向參與了「雷動計劃」的策略選民,發放他們選區的參考線的數值,亦能清楚從收到的圖表清楚看到哪些名單是在「選情告急區」及「選情穩定區」內外。(例子可見下圖。)簡單說:

選情穩定,繼續支持;
選情告急,大力支持;
超過穩定,坐定粒六;
告急以外,不如放棄。

(刊於蘋果日報2016年08月23日)

results matching ""

    No results matching ""